商意经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77|回复: 0

房产税能替代土地财政吗?可以,但要满足一个条件

[复制链接]

1544

主题

3862

帖子

6960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6960
发表于 2023-1-7 21:54:3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北京章哥,房地产从业20年,通晓业内门道,我不做所谓的“专家”,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。
<hr/>
房产税试点按下了暂停键,按财政部的官方说法是:今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条件。意思很明白,之前试点的城市继续,但范围不再扩大,至少在2022年是不会再增加了。
不过这问题来了,之前只是说要先在一些城市进行试点,但并没有公布名单啊。所谓的7座10座15座的都只不过是猜测,官方的名单一个都没有啊。那这所谓的暂停扩大不就等于是一切暂停吗?
我也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,反正大政方针一般都是不会太明确表达的,毕竟中国太大了,不能像小国那样面面俱到,所以模糊一下更具备灵活性。
不过舆论就是这样,只要不是明确的信息,就一定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解读,甚至是截然相反。就这个信息来说,有人认为是房产税至少又会拖延个三五年,直到经济恢复。也有人认为这说明已经列入名单的就肯定具备了条件,只要疫情过去就肯定立刻实施。
无所谓吧,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认为的哈姆雷特,怎么看是自己的事儿。但有个问题我觉得更重要,就是既然房产税是肯定要逐步替代土地财政的,那到底具备了什么条件才行呢?


先看看美国吧,这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土地财政的国家,房产税已经占到了地方收入的70%以上。那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,或者说历史进程是怎样的?
美国最早也是依靠土地财政,也就是靠卖地来赚钱。这肯定不是个好办法,但却是在政府缺钱时候最无奈的办法,也是见效最快的。
1776年是美国建国的年份,之前无所谓卖地,连国家都没有卖谁的?但既然是建国了,那首先就要偿还在战争期间欠下的大量借债。本来这些债券都是各个殖民地自己发行的,但既然是有了联邦,如果没有实力就没有威信,说人话就是没人服气,早晚还是分裂。
所以,联邦政府很大气的宣布,之前打仗欠下的债全都由我来还,你们地方政府轻装上阵,只要努力发展经济就行了。至于还债的钱从哪儿来你们甭管,我去想办法。
联邦能有什么办法?卖地呗,否则还能有什么。他们之所以有底气将各州的债务揽过来,就是因为提前公布了两个法案,规定西部的无主土地归联邦所有,联邦有权出售并专项用于偿还战争债务。
之前也想过加税来着,但之所以要把英国人赶走闹独立,反对的不就是英国佬收税吗?现在英国人走了你们继续收,收得比以前还多,那老百姓还得造反啊。“谢司起义”就是在那个时期爆发的,老百姓没有地也没有钱,反正都是死,那就再造一次反又如何?
于是,联邦政府不敢再过分加税了,否则还是官逼民反。那卖地说得容易,哪儿有啊?原来的土地早就分完了,已经是私人财产。打仗时期没收英国地主的地也卖完了,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。
看出来来了吗?早期的美国是想实行土地财政的,但无法实行,因为没有地可卖。也就是说,要想不依赖土地财政,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没有地可卖。虽然这是句废话,但却是最基础的条件。


美国的土地财政是从1803年真正开始的,之前是想卖地却没有,而这一年获得了大量土地,也就有得可卖了。
土地从哪儿来的?买来的,从法国拿破仑大帝手里买来的,这就是路易斯安那。一共花了1500万美元,214万平方公里,折合每平方公里7美元,每英亩3美分,太便宜了。
这段历史说明,所谓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只不过是现代政治的说法,在之前无所谓。领土不仅能被占领、割让、谈判,甚至还能买卖呢,否则美国哪有土地财政?
有了地就开卖,有钱人纷纷举着钱来囤地,同时还能向银行贷款和抵押,然后再把地切分成小块出售给普通家庭,一场轰轰烈烈的炒地运动开始了,这就是美国梦的起源。
虽然很多美国地主和农民都在炒地交易中赚了钱,但真正发了大财的还是操盘人,也就是美国政府。即便是按照最保守的估算,这1500万美元也直接撬动了上亿的投资,间接影响的更是不知有多少。
于是,联邦政府彻底开窍了,要想来钱快,那就一个办法,卖地。没地了怎么办?去买、去谈、去抢。于是,美国领土迅速扩张,从西班牙手里抢来了佛罗里达,从墨西哥买来的新墨西哥州,还从英国哪儿强谈下来直到大西洋沿岸的全部中间地带。到了1853年,美国面积达到300万,比刚独立时增加了7倍还多。
当然,任何一个正常国家也不能完全依靠卖地炒房,最基本的财政收入还是要有的。所以卖地只是美国的第二大收入,第一还是收税,关税,这占了一半以上的财政。但是,卖地是财政重要的补充部分,否则联邦政府都运转不下去。
靠着卖地,美国在1837年就还清了所有债务,比光靠收税时做得预计提前了50年。靠着卖地,联邦不仅无债一身轻了,而且还有了大量的资本盈余,有钱了自然就要加大土地上的投资。那在这种正循环或恶性循环之下,美国人民炒地皮上瘾了,所有人都加入其中,终于引发了1837年“美国大恐慌”。
所谓的恐慌其实就是房地产市场崩盘,土地价格涨得太猛了,土地投资太大了,仅仅5年时间就增加了20多倍,地价也涨了至少7倍,不崩盘才出了鬼了呢。
简单说吧,美国靠卖地来支撑了土地财政,而为了鼓励买地又放任银行提供大量贷款,这样就循环炒高了地价,联邦政府的土地就能卖出更多的钱。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贷款之上的,而一旦贷款收紧,那所有的空中楼阁就将崩塌,房地产市场就崩盘了。
崩盘的后果谁都知道,银行倒闭、股市暴跌,工厂关门、民众失业,所有的服务业和商业几乎停摆,全美国人都被洗劫走了一半以上的财富。钱去哪儿了,兜兜转转进了富人的腰包呗,人家早就把地卖完了,拿着钱潇洒的离场了,只留下一地鸡毛。


那美国又是如何恢复的呢?很简单,继续卖地。
既然百姓们都愿意炒作土地,那就大量的供应。一方面是不卖不行,没有收入连政府都该关门了。一方面也有可能是知道了土地财政的危害,索性早点儿卖干净完了,省得老惦记着。
于是,从1840年,也就是鸦片战争那时开始,美国又公布了一系列的法案,低价供地,欢迎所有人来买,没有土地也就没什么可炒的了。
当然这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就算是每人都拥有了土地,那土地的位置还不同呢,价值自然也不同。只要有开放的市场,自然就会出现土地兼并。所以,土地炒作不仅没有停止,反倒在之后反复上演恶性循环。
但甭管怎么着,当时的美国统治者们就是着急把地卖干净。高潮期出现的南北战争期间,为了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,林肯颁布了著名的《宅地法》,几乎只要是支持北方的公民,稍微给点儿钱(10美元)就能获得土地。有恒产者有恒心,百姓有了自己的地,自然怕再失去,于是也就支持北方打仗了。
于是,从1862年开始,在30年间大概有近百万美国家庭进入西部,在获得土地的同时也发展了当地的经济。别以为这数字不大,要知道这是美国,当年的人口不过是3000万,也就是500多万个家庭,百万的占比相当高了。
而且要注意的一点,美国在当年是真正的土地“国有”,也就是归联邦所有,没各个州的地方政府什么事儿。也就是说,地方上从一开始就没办法卖地,也得不到太多的好处。所以他们只能从其他税收上想办法,房产税自然是最重要的税种之一了,因为美国国父说过至理名言: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。
总之,南北战争之后,美国联邦的土地也卖差不多了,那要想还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怎么办?只剩下房产税了。所以联邦支持,地方政府有动力,纷纷加大征收力度,国税局甚至开着装甲车去收税,胆敢不交就把意大利炮拉出来了。


看明白了吧,真的是美国不想搞土地财政吗?不是的,而是没办法,债务和战争逼着他们把土地给卖完了,没有了也就不惦记了。否则只要是有地,那谁也没有动力去收又麻烦又不多的房产税,怎么着都没有卖地省事儿。
可是,卖地虽然很爽,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。不仅终究有卖完的一天,为了提高地价多卖地而造成的房价飞涨,哪个国家经济也承受不住。实行了房产税未必就能使得国家走入正轨,但土地财政却一定能让经济进入死胡同的歧途。
中国政府早就看到了土地财政的弊端,一直也在想办法引导和监管。只是这转变太难太难了,人都是有路径依赖的,习惯了躺着挣钱,哪个还愿意费劲巴拉的去挣辛苦钱?
我从来没说过房产税不好,也认为一定会推出,只是这是个难东西,难到从上到下都要从认识到习惯上的改变。地方政府不愿改,有房的业主不愿交,没房的瞎叫唤但没得交,而政府缺钱却又是当务之急,怎么办?
没什么好办法,只能是一步步摸索,实在不行就让试点城市闯出一条路。今年是暂缓了,我也相信一旦危机过去就会立刻恢复试点,因为没有别的路,只剩下这一条,再难也得前进。

仅供参考。

<hr/>
北京章哥,免费回复粉丝房产购买、投资各方面的抉择疑问,并结合行业20多年经验提炼总结出买房干货。

如果你有问题,关注公众号「章哥说买房」即可免费提问。

欢迎朋友们收藏。 部分已发布的干货文章链接:



  • 买二手房全流程详解--小白看完也全明白
  • 北京买房,买城区还是买新区?一次说个明白
  • 买什么样的房子最保值?请参照这6条标准
  • 刚需的人生第一套房,注意躲开这四个坑
  • 刚需首套,资金有限,买房的第一大忌:不要想着什么都想要
  • 房子不是标准品,没有统一的行情,更没有所谓的时机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商意经

GMT+8, 2025-4-9 16:18 , Processed in 0.366236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.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